1945年10月,正值战后初期。
一辆满载着投降日军的卡车缓缓驶来,最终停靠在了外滩和中正路(今延安东路)交汇处黄浦江畔。
卡车,停在了一座残破的纪念碑前。
这就是著名的欧战纪念碑。
它原本雄伟高耸,顶部矗立着一尊胜利女神的青铜雕像,寓意当年英勇牺牲在欧洲战场上的英法美等国侨民。
投降的日军,阴沉着脸。
他们不敢直视。
这座曾遭其亲手毁坏的纪念碑,只是垂头丧气地在一旁。
曾经,他们口口声声要在这里建立“永久和平”。
而今,和平确实来临了,只不过是万劫不复的战败者投降接受审判的和平。
欧战纪念碑,虽残破不堪。
但它的存在,似乎就是对那些野心勃勃的侵略者最好的讽刺和回应。
劈柴的男人
店门口堆积着,满登登的柴火。
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味。
店门外,一个身穿蓝布裤子的中年男子,正专注地劈着柴。
他赤着双脚,站在一堆已劈好的柴火旁。
双手紧紧握住一把锋利的斧头,身体前倾、腰部用力,每一斧下去都重重地劈开一根木柴。
清脆的劈柴声,不绝于耳。
纵观二级市场半导体相关上市公司,营收缩水、净利下滑成为这一年的主旋律。在港股排名靠前的6家半导体公司中,仅有贝克微(02149)和中电华大科技(00085)实现营收与净利增长,其中贝克微业绩主要受到新能源领域应用的强劲需求推动,中电华大科技则是因智能卡芯片产品在上半年销售价格较高所致。
具体数据上看,自2007年至2023年的17年中,沪指在4月19日(若为周末即统计前/后一交易日涨跌幅孰低值)累计下跌11次,“绿盘概率”接近六成。其中,沪指于2010年、2007年、2008年三次跌幅较大,分别达4.8%、4.5%、4.0%,不过其在2013年、2021年也同样录得过2.1%、1.5%的亮眼涨幅。整体来看,“419魔咒”多集中在2017年以前,近年效力已大幅下降。
沪指稳于3千点上方,关注这些景气方向
伴随着汗水,在男人的额头上缓缓流。
在战后的重建时期,大伙儿常常聚在一起“劈硬柴”,平摊费用同舟共济。
上海话里“劈硬柴”,并非指劈柴这个动作。
而是当地人常用的一句谐音俗语,真正意思是大伙儿要AA制平摊伙食费用。
等待遣返的悠闲日本人
黄浦江畔,一个临时遣返中心门口聚集了不少日本人。
这里,将是他们等待被遣返回国的地点。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
这些日本人,似乎丝毫不为即将回国的前景而忧心忡忡。
有几个中年男子三五成群,或站或蹲地聚在一起。
他们,有的漫不经心地抽着烟。
有的偶尔从包里掏出一袋零食,大快朵颐一番。
彷佛完全没有把“遣返”这件事,放在心上。
四周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皮箱、手提箱。
想必是,他们这些年在上海的全部家当。
可是日本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好像只把这里当成了一处临时歇脚的驿站。
整个场景,给人一种十分怪异的感觉。
败者,理应心存戒惧。
但这些等待遣返的日本人。
却像是在度假一般悠闲自在,与身陷战败的处境,格格不入。
上海街头
1945年10月上海,阳光重新洒在这座久经磨难的城市上。
曾经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
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渴望。
在一条老街巷内,路人行色匆匆。
一切,都在慢慢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
虽然生活依旧艰辛。
但相比之前,已是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这景象的不远处,一座老式砖木建筑静静伫立,见证了上海几百年的沧桑。
它斑驳的外墙上,似乎也洋溢着对和平时代到来的庆幸。
苏州河边傲慢的日寇
1945年10月的上海,在苏州河边。
一群日本士兵悠闲地坐着。
他们正在等待着被遣返。
看到这般情景,身边不少路人都忍不住侧目。
有人发出不屑的冷哼,有人暗自摇头。
1937年,正是这些日军在这里,挑起了震惊中外的“八一三”事变,狼狈为虐。
将这座和平城市变成一片火海,导致187200同胞伤亡。
更惨不忍睹的是,早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件。
这帮人就已在本市制造过一次浩劫,杀伤14104余人。
可是,尽管所做所为令人不齿。
但这群日本兵,今日却悠然自得,对于即将离开上海一事漫不经心。
他们大约是在等待,被遣返回国的日子吧。
却显然,没有为自己的罪行,表现出任何悔意或忏悔。
仿佛在上海制造了两次大屠杀的。
根本不是他们一般,反而像是置身事外的局外人。
上海港口登船遣返的日本人
一艘载运船,停泊在码头。
船员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准备启航。
船舷处,一队队日本人手捧着简单的行囊,有序地排队等候登船。
他们神情黯淡,低着头缓缓向前移动。
似乎对即将离开上海这片土地,并无多少不舍。
码头两侧,身着军装的美国士兵列队把守,注视着日本人的一举一动。
他们神情肃穆,冷峻的目光时而扫视队伍,时而警惕地观察周围的动静。
作为战胜国,美国人被指派来执行遣返日本人的工作。
按照投降协议的规定。
他们需确保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安全有序。
作为曾经的殖民者和入侵者,如今他们终于要离开这片土地,但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创伤注定会遗留很久。
吃蟹的小男孩
1945年10月的上海。
著名的美国纪实摄影师沃尔特·阿鲁法特,拍摄的一张经典照片。
一名男孩,专心致志地盯着手中的一只肥美河蟹。
似乎正准备大快朵颐。
他面前的小桌子上,整整摆满了数只硕大的蟹类。
看不到其他任何食物。
尽管一桌子昂贵的蟹类,给人一种生活富足的错觉。
这并不代表着,上海百姓真正富足起来。
反而说明了当时人们对食物的渴求有多剧烈。
那孩子全神贯注、小心翼翼的样子,仿佛在对待最后一顿大餐。
40年代外滩风采
40年代的上海,被誉为“东方小巴黎”。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这条黄浦江沿岸的外滩大道了。
只见街道直,车水马龙。
往来穿梭的不仅有蒸汽马车,也有零零星星的第一批小型汽车。
沿街店铺林立,行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沿街两侧,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52幢,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
它们有的矗立高耸,有的装饰华美精巧,又或是采用独特的拱顶设计,五彩缤纷、独树一帜。
正中领衔主导的,便是那座雄伟壮观的旧约克大楼。
哥特式塔尖,直插云霄。
恰似欧陆都市中心的地标建筑。
还有原英商行大楼,庄严肃穆的罗马风格,更为人津津乐道。
这些建筑,在当年曾是金融业和外贸公司的集中营地,外滩一度成为上海最负盛名的金钱中心。
黄包车小姐大赛
1945年12月1日。
战后初期的上海。
美军在当地举办了一场有趣的赛事——黄包车小姐大赛。
赛事规则很简单,每一辆黄包车上除了车夫,还搭载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子。
从三马路外滩起点开始。
谁能最快抵达终点陕西路,谁就获胜。
最终,一名叫姜二毛的中年车夫,以20分钟的时间抵达终点,成为全场最快。
这对“冠军搭档”喜获桂冠,激动不已。
而其他车手们,只能苦涩地追随在他们身后。
尽管只是一场小小的娱乐赛事,但它却充满了别样的人文体味。
1945年,正值战后重建的初期。
虽然上海曾遭战火蹂躏。
但这座城市,向来自有一股顽强的生命力。
无论是拘谨守旧,还是与时俱进,无论是宁静安详还是喧嚷热闹。
上海的每一个角落,都显着她独有的气质。
穷人渴望温饱,富人追求时尚;
黄包车小姐大赛与河蟹大餐并存;
街头百态与老建筑遗存,交相对映。
这些鲜活的细节线上杠杆策略配资,正是战后上海面貌的最真实写照。
Powered by 杠杆配资网-专业配资杠杆炒股-专业杠杆配资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